8月6日下午,濟南市召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作推進會。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應邀出席會議并做“做強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,助力濟南工業強市建設”主題發言。
孫丕恕在發言中說,工業互聯網是極其重要的突破性技術和基礎設施,包括網絡、平臺、安全三大功能體系。其中,網絡體系是基礎,標識解析體系則是網絡體系的基礎。標識編碼通過賦碼形成一物一碼的“身份證”,在應用中實現萬物互聯,通過解析貫通全產業鏈。目前有兩個問題阻礙其發展,一是企業對數據安全的擔憂;二是缺乏可快速復制的大規模應用,對標識體系二級節點服務商有較高的技術和經驗門檻要求,沒有形成工業大數據的有效匯聚。
為此,浪潮獨創地將國家標識體系與區塊鏈、國家商用密碼技術融合的“云碼”平臺結合在一起賦碼,形成了基于標識體系的QID碼(質量碼),不僅實現了數據的全程可溯源、無授權不使用、可用不可見,還將基于標識物的“一代身份證”變成了“二代身份證”,形成“一物一碼、一物一檔”。
QID碼既解決了企業使用過程中對數據安全的擔憂,也找到了應用場景,是企業智能制造、工業大數據匯聚的核心,是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的基石。在工業領域,浪潮依靠“云、QID碼、云ERP”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優勢,探索形成了“云、數、用”一體化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。
其中,QID碼已服務于茅臺、格力、美的、東阿阿膠、青島啤酒、海爾三菱等3000家企業,累計賦碼產品1.1萬種、賦碼11.43億個,不僅服務于大企業的智能制造,也成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;云ERP以工業大數據為核心,打造智能生產線、信息化系統和5G邊緣云融合的智能工廠,已服務于56%的央企、38%的地方國企和28%的中國500強,高端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。
發展工業互聯網,平臺是核心。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國家十大“雙跨”平臺之一,目前已累計申請專利771項,參與17項國家標準的建設,已成為18個省和73個地市工業互聯網運營商,匯聚5000余種應用產品和1000余家生態伙伴,培育了68個雙創基地,為130多個行業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、供應鏈協同、智能制造等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。
孫丕恕表示,為助力濟南工業強市建設,未來浪潮將繼續發揮龍頭引領作用,以立足濟南、服務全國、引領全球為導向,加快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智能制造的應用與推廣,把濟南打造成為全球QID賦碼中心,將浪潮云洲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。
為了實現上述目標,孫丕恕提出三點建議:一是加快濟南標識解析二級節點QID賦碼中心的推廣和運營,通過對企業的QID賦碼和使用者掃碼,使工業大數據在濟南匯聚,打造全球工業大數據高地;二是依托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產業生態,推動浪潮與中國重汽、二機床、九陽、積成電子等鏈主企業共建10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,持續提升濟南制造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水平;三是建設面向全市中小微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,為企業提供數字金融、QID賦碼、政策發布、協同交易、企業應用等公共服務。
作者:王健 來源:大眾日報